【两会·声音】中国机器人产业大而不强 - 政策解读 - 产业资讯 -移动机器人产业联盟信息网站 -新战略移动机器人网-工业、服务、移动机器人产业资讯传播者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政策解读 >>正文
分享34K

【两会·声音】中国机器人产业大而不强

发布时间: 2017-03-04 09:03:26 来源:新战略机器人网

核心提示: 可见,面对机器人时代的来临,如何突破关键技术进而做大做强,成为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的瓶颈。“要把机器人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去考虑”,周桐宇建议,通过联合重组、合资合作及跨界融合,加快培育管理水平先进、创新能力强

       面对机器人时代的来临,如何突破关键技术进而做大做强,成为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的瓶颈。

       一组数据对比展现了中国机器人产业的“尴尬”局面:一方面,2015年,中国工业机器人全年销量累计6.67万台,占全球份额1/4以上,连续第三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。与此同时,虽然中国相关企业有800余家,但九成企业年产值在亿元以下。即便是龙头企业,与国际领先企业的营业收入相比差距仍很大。除了企业大而不强之外,更致命的是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依然依赖进口。据工信部摸底调查显示,目前国内大部分机器人企业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,产品主要集中在三轴、四轴的中低端机器人。

       “我去过佛山调研。佛山智能装备行业关键零部件在可靠性、精度及使用寿命等方面与国外相比差距明显”,全国政协委员周桐宇深有感触,佛山大多数智能装备制造企业主要面向中低端市场,这一层次市场产能相对过剩,产品技术水平和盈利能力偏低,而高端市场主仍然由国外产品占据。


       可见,面对机器人时代的来临,如何突破关键技术进而做大做强,成为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的瓶颈。“要把机器人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去考虑”,周桐宇建议,通过联合重组、合资合作及跨界融合,加快培育管理水平先进、创新能力强、市场竞争力强的相关龙头企业,打造知名度高、综合竞争力强、产品附加值高的机器人国际知名品牌。培育龙头企业非一日之事。在周桐宇看来,应该引导企业开展产业链横向、纵向的整合,鼓励不同领域企业间跨界融合和重组,“至于快速掌握国际先进智能装备技术,可以鼓励企业通过海外并购、参股控股、战略合作等方式实现”。

在追赶国际领先企业的同时,我国还应提前一步考虑实现“弯道超车”。周桐宇提出,抓手可以是军用技术的转化,“建议提高军用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效率,将一些成熟稳定的军用技术用于支持服务机器人核心技术的研发”,这样一来可以有利于机器人与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,在下一代机器人发展上占领先机。


       此外,还应防止机器人产业低水平建设、重复立项、产能过剩。“关键是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快研究制定机器人产业行业标准,规范引导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”,周桐宇认为,这样一方面对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的发展起到助推作用,另一方面让实力较弱的企业有了对标,在标准的框架下提升自身的产品质量。

目前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园遍地开花,但现行体制造成各家研究机构过于独立封闭,研发分散,未能形成合力。基于此,周桐宇还建议,尽快对现有的机器人产业研究院、联盟、创新平台等资源进行整合,建立社会协同创新平台为企业、行业提供实质性的技术支持,包括人才、资金、实验资源匹配等,“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、完整的产业创新生态”。

【免责声明】所刊原创内容之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新战略机器人网无关。新战略机器人网站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。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【版权声明】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zl机器人”的所有作品,著作权属于新战略机器人网站所有,未经本站之同意或授权,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、转载、散布、引用、变更、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,亦不得有其他任何违反本站著作权之行为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转载、散布、引用须注明原文来源。

分享到:

关闭对联广告
顶部微信二维码微博二维码
底部
扫描微信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
扫描微博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