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战略趋势】东莞制造业,正在面对“机器换人”后带来的新问题 - 深度调查 - 产业资讯 -AGV产业联盟官方网站 -新战略机器人网-工业、服务、AGV机器人产业资讯传播者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深度调查 >>正文
分享34K

【战略趋势】东莞制造业,正在面对“机器换人”后带来的新问题

发布时间: 6/12/2015 10:36:39 来源:新战略机器人网

核心提示: 冲击!机器来了,技术工能拿高薪,日后平均工资及招人门槛都会提高“现在招一个人,多一个人员,我们要多一些管理,多一些成本,他的效率还不知道能给我带来什么。”


东莞“机器换人”新一轮经济浪潮来袭,资本狂欢不断。但回到这场狂欢的起点———工厂,这一过程却繁复而充满挑战:生产自动化之后,流水线上的工人要学会和新机器协作互动,一旦人工送料、物料储备跟不上机器的速度,可能导致机器停摆。有时,巨资投入后,一切并非往前而是向后:机器还很“笨”,企业产能扩大了,订单却不稳定。诺华家具总经理王亚云就说,现在他觉得什么都不缺,就缺订单。东莞制造业,正在面对“机器换人”后带来的新问题。

快 机器高效且坏件率低

  张鸿华最广为人知的身份,是东莞网商协会的会长。

  尽管现在出入有宝马5系高配代步,他还是忘不了当初在五金厂打工的遭遇。那时他只是流水线上的打工仔,每天拿着烙铁焊接零件。周而复始的工作很枯燥,夏天更容易打瞌睡,一打瞌睡,烙铁就会烫伤自己。他告诉记者,现在手臂上还有很多以前烫伤留下的伤疤。

  其实东莞工厂里早就在用各种大机器,但早年机器设置得不够人性化,配套装置不完全。比如有些打孔机,按照一定的频率往下打压,却需要人手将零件放到压孔处。有时一个不小心,手指甚至整只手都会被机床压住,一片血肉模糊。“血汗工厂”的恶名由此而来。

  如今的工人们,不必经历那时的淬炼。

  在张鸿华位于横沥新城工业区的五金厂里,几百平方米的厂房,一眼望过去,机器比人还多。用于在五金件上打孔的冲床设备,以前也得有个人踩一下、冲一下,现在只需事先调好打压的频率,不需要去踩,也不用操作,工人看着,时不时用卡尺量一下尺寸就好。而打出来的零件,也会自动跳到事先兜好的口袋里,不必人工分拣,生产效率提升了5-6倍。一名工人可以同时兼顾几台机器作业,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。

  有些自动化机器,甚至不需要人看着。在工厂一角的金属切割机,一根头发丝般的细线,在水流的冲刷下,正在慢慢地切割一块2公分厚的钢板。等到切完时,工人再按照特定尺寸调校,就能得到想要的素材。张鸿华说,这些“以前是用手,现在用机器,我们宁愿慢一点,也不敢让员工做得太久,还是安全第一”。

  操作机器的赖阳春,在这家厂干了六七年。他说,相比以往的人工作业,机器不仅安全高效,坏件率也低,工作起来轻松很多。

省 一线生产工人减少一半

  兆生家具的罗加洪师傅也有切身感受。以前用手做磨砂工作,他的双手粗糙得像“老腊肉”。现在摊开来,已经有点“小鲜肉”的样子了。他在家具行业里干了20年,从普通工人做到木工车间的主管。现在只需要通过计件系统,就可以看到每个工人的工作量信息。因为机器的生产是匀速的,所以每个环节工人接了多少上工序,或者下工序,一下就能看出来。“做得快的、工作效率高的工人他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去休息,时间上也会更宽裕。”

  在15万平方米的大型工厂里,兆生家具已经投入了5000多万元改造生产线,目前整个厂区一线生产工人只有一两百人,相当于原来的一半。“我们还真不缺人,都不再招普工了,要招也是招技术工。依赖于强大的机器自动化生产,以我们现在的产能如果充分使用起来,不会低于3个亿,只要有订单来,产能不在话下。”副总经理任祥介绍起机器换人的产能,一脸神气。

  机器换人之后,车间发生了变化。“机器是不等人的,一开机,各个岗位就要密切配合,一个环节出问题,影响到整条线。”曾经也是操作机器的主机手,罗加洪对此体会深刻。他说,越是自动化工厂的培训就会越多,大家的合作更加紧密。

  每天开工,他会把任务分配下去,班组长领到生产任务,将要生产的产品分给每个机台,什么时间完成任务就什么时候休息。

  这样一来,如果是被耽误了,下工序的工人会找上工序要货,而上工序的人也会自觉做好以不耽误下工序工人的生产,生产效率提高了,工人加班时间也减少了,早做完早休息。比如,以前“打磨”环节都是靠人工手搓去打磨,一条生产线可能要10多个人,每人工资3000元。现在有机器取代,两个人就够了,每人工资可以提高到5000元。

难 企业要适应机器“配合”并不轻松

  2011年,兆生家具在沙田启动新的工厂并采用自动化生产线,“我们新的生产线都是以机器设备生产为主,一台自动封边机250万元。原来的人工封边,人工涂胶水,然后封边,容易出现产品质量不稳定,返工率高,而自动封边机带高温胶水,集涂胶、封边、晾干等9道工序于一身,相当于一台机器干了八九个人的活儿。”提到机器生产的优势,任祥颇为兴奋:“以前10个人做的事,现在一个人就可以搞定,而且机器的标准化生产模式是人工生产无法达到的。”

  任祥告诉记者,目前,该厂机器自动化生产的程度约为6成,但整个车间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都已发生改变。比如,机器一开动,大功率耗电是非常厉害的,如果是人工和机器同时开工,那人工送料、物料储备跟不上机器生产的速度,就会造成机器不饱和生产。所以,他们改变原来的生产方式,提前一天把所有物料备足,把各个配料都准备好后再开机,也就是机器停一天生产两天的方式,这样机器的使用率就更加饱和,造成的电源等各种浪费就小。“物料搭配合理,人工配合机器合理,就能使得机器效益更高。”

  “设备也是要靠技术配合的,比如有些机器买来了,可以自动上料,但为什么有的工厂还是用人工上料呢?可能机器坏了他不会修,或者觉得人工配合机器麻烦,或者不具备使用机器的技术,比如机器速度没设计好,本来可以跑2米,你操作时设计却让他跑1米。没有技术的配合,自动化就容易变成半自动化,甚至造成机器瘫痪、浪费。”

  其他企业也有反馈,“机器换人”的过程却并不轻松。“从人员的培训到物料的供给等,企业都要一再调整才能适应机器人”,香港富井机器人老板梁想超就直言,大部分的机器现在还很笨,还不能灵活适应生产的变动。有凤岗的一家企业老板早前很积极,花了大笔资金购进了一批机器,可是现在订单不稳定,时多时少,这就需要经常调整生产线上的机器人。“工人调着调着都调烦了,最后这批机器人又被送回仓库雪藏起来。”

盼 大企业改造后更缺订单

  在东莞制造业中,大企业改造生产线,是想追求更多、更高层次的订单,而客户对产品的要求也提高了。

  作为东莞首家登陆纳斯达克的企业,同时也是国内家具业首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,诺华生活控股有限公司(下称诺华家具)自2009年以来,就已计划改造生产线。去年上市融资后,其改造的步伐明显提速。“我们必须这样做,通过改造生产线,以实现产能的提升,满足国内外订单增长的需求。”诺华总经理王亚云清楚地看到,传统行业要在新形势下持续发展,必须实现自动化。

  去年开始,诺华正式启动生产线改造。“这条生产线是我们跟瑞士的宜家合作、代工他们的产品。”王亚云说,订单也在增加,对产能、生产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。当然,人工够不够又是另外一回事。当劳动力成本大幅提升时,如果再不进行生产线改造,那么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会很差,根本没法竞争。

  以前家具是用小作坊的生产方式,现在要提升必须要有工业化,引入机器设备是必经之路。按照王亚云的说法,早几年前,他们就有计划引进新机器,去年年中正式投入生产。目前,生产线改造约投入了2000万人民币。

  不可避免的是,改造过程中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。机器新到的时候,人员培训、机器测试等都需要磨合。“让工人去操作机器,数字化的东西,他们的接受程度会比较低。”因此,在机器买回来以后,他们需要找一些技术工培养开机手,及日后的机器保养和维修。

  到目前为止,诺华工厂的用工减少了200多人,王亚云认为,这是阶段性成效。机器产能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,但他们的生产线改造步伐不会停止,所以,未来用工肯定还会继续减少。比如,目前包装这块的用工还是比较多一些,但包装线也在做改造,新的设备很快也会上马,到时候同样会缩减工人,未来的工人更多的是靠技术吃饭,工厂都不会缺普工,要招也是招技术工。

  王亚云并没有仔细计算过他们投入的机器设备,需要多久才能收回成本,但他丝毫不担心:“起初自动化生产只有人工的百分之三四十左右,我们不断去调整,过完年到现在来看,自动化生产的产能相当于人工的1.5倍。”

  而且,管理机器要比管理人工容易多了。原来一条生产线要十多个人,现在只需要4个工人,两个放板、两个接板。目前来看,短短几个月,工厂生产整体效益的提高已经非常明显:速度快、用电省,材料报废省了,损耗少了,人工也省了……而且机器可以24小时连轴转,人却做不到;机器可以标准化生产,质量可控,人工也做不到。

  “机器换人”之后,王亚云最盼望的是订单。他甚至觉得什么都不缺,就缺订单。“我们非常看好自动化生产线所带来的前景,有强大的产能摆在这里,就有接单的能力。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,形成更为良性的循环和增长,这样一来,也能让工厂投资回报的时间缩短一点。”

倒逼!中小企跟上“换人”潮

  其实,对于东莞制造业吹起的“机器换人”风潮,最初许多中小企业不为所动。张鸿华的五金厂几年前就购买了几台机器人,“放在那里,也不常用,只在偶尔赶工时才开起来”。机器只是作为辅助设备,并没有大规模运用,究其缘由,还是“那时工人好找,人工更便宜,开机器并不划算”。

  他没想到,这些满身机油的“笨重家伙”,竟然能够成为产业更新换代的革命性工具。一年多前,他接受记者采访时,还淡定地认为,“机器换人”只适合在规模化生产的大企业里推行,机器成本太高,对于他那年产值不到一千万的小企业没有必要。

  然而,过年后再次经历了“招人难”的困境,他对“把机器引入生产线”变得兴致勃勃,“过几天我们还有几台‘高速冲床’就要运来了,到时候产量和效率都会提上去,今年我们也要加紧开拓海外市场,从一个零部件生产商转变为成品出口商。”在他的言语中,颇有要大干一番的雄心。

  为何从当初的“并不感冒”,转变为全盘接受、紧跟?张鸿华说,还是受到他所接触的电商圈子影响,招工难几乎是困扰所有企业的问题。他提到,在浙江看到做汽车坐垫的,自己家里一栋楼,搞几台缝纫机就能开工。这样的家庭作坊注册了好几个商标,生产的产品都是有品牌的。“他们只是在家里把产品做出来,别人就上门去提货,供不应求。所以说,这些人没有出来的必要”。张鸿华补充道,今年国家这么重视个体创业,阿里巴巴又在布局农村电商产业化,从农村出来打工的更少了。

  张鸿华坦言,他的横沥厂仅20多人,属于中小规模,现在也缺工。“我们一直在想如何去更换(机器),因为人员实在是不够了,特别是生产人员很不够了。”

冲击!机器来了,技术工能拿高薪,日后平均工资及招人门槛都会提高“现在招一个人,多一个人员,我们要多一些管理,多一些成本,他的效率还不知道能给我带来什么。”

  ——— 老板张鸿华谈招工难

  在张鸿华的厂里,负责简单手工组接零件的普通员工,月薪约3000多元,而像赖阳春这样操作机器的技术性工人,年已39岁,都能拿到七八千左右。“如果工资开低了,招不到人”。这和东莞劳动力日渐缺乏,薪资市场逐渐被抬高有关。

  张鸿华认为,各地政府对本地人就业创业的支持力度在增加。“比如在家里上班拿两千块钱,在外面拿三千块钱,那情愿在家里。这边的用工成本肯定比内地要高,厂房租金、缴税、员工工资、社保等等,都提高了很多”。

  高昂的用工成本,让他甚至没有仔细算过账,就决定入了几台大设备。“明眼人一看就知道,算都不用算,因为太明显了”。张鸿华说,他的工厂里,共有6台攻牙设备、两三台冲床机器,以及其他一些自动化设备。此外,他还订了几台高速冲床,马上就要进厂投产了。而在他位于石排的厂里,投入的是一整条自动化生产线。这些设备一台从几千块到二十万不等。

  这些新的设备基本都是东莞本地生产,价格比传统的机器贵2-3倍,维修成本也高。工厂还是宁愿选新设备,因为新的机器没有技术门槛,不需要专业人士操作,有些简单到连小孩子也会用。

  机器来了,工人的工作量降低了,工资待遇是否会随之降低?张鸿华举了个例子,以计件工资来算,“比如说以前做一个产品是两分钱,工人一天下来只能做100个。但是现在用了机器,做一个只赚1分钱,但是一天可以做出500个,你说哪一个对他有利?”他还告诉记者,“效率提升了,员工收入增加了,对我们和客户也都有利。我们现在去和客户谈也会提到速度这一块,交货速度提上来了,就能接更多的单子。”

  也有人担心,将来机器生产成为主流后,打工者会不会面临一轮失业潮?

  对此,作为老板的张鸿华说,“我认为如果你真的想赚钱,你就一定可以找到工作”。而作为技术员工的赖阳春,也并不担心机器会抢了他的饭碗,他笑笑地说,“机器都要人操作的,哪个工厂都要人吧。”

  任祥也说,虽然现在工厂多是以70后,80后工人为主力,但也在慢慢进入90后时代,考虑到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,所以他们的自动化生产线启动得比较早。现在技术工人都有5000元以上的工资,工人的平均工资去到4200-4500元。技术工人的工资最高可以去到7000元。

他们设置了晋升机制,普通工人通过考核可以升为技术工人。随着机器生产的推进,以后工厂招人的门槛也会随着提高,不会什么人都招,年轻人们要努力去适应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则。“天天玩手机,吹水聊天,懒懒散散肯定是会被淘汰的。”

【免责声明】所刊原创内容之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新战略机器人网无关。新战略机器人网站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。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【版权声明】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zl机器人”的所有作品,著作权属于新战略机器人网站所有,未经本站之同意或授权,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、转载、散布、引用、变更、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,亦不得有其他任何违反本站著作权之行为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转载、散布、引用须注明原文来源。

分享到:

关闭对联广告
顶部微信二维码微博二维码
底部
扫描微信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
扫描微博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